<nav id="msygq"><code id="msygq"></code></nav>
  • <xmp id="msygq"><nav id="msygq"></nav>
    <dd id="msygq"></dd>
  • <menu id="msygq"><nav id="msygq"></nav></menu>
  • <xmp id="msygq"><nav id="msygq"></nav><input id="msygq"></input>

    甲骨文向左 SAP向右“雙雄”爭霸云計算

    發表于:2017/3/28 9:56:20??閱讀量:?[關閉]



           企業軟件市場“雙雄”——甲骨文和SAP,在中國市場上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軌跡。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近日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去年SAP云軟件及支持產品的收入增長31%,其中,大中華區實現了云業務三位數、核心軟件服務業務兩位數的同比增長,這讓SAP大中華區連續三年實現業績的強勁增長。

      此前在“去IOE”(IBM是服務器提供商,Oracle是數據庫軟件提供商,EMC則是存儲設備提供商,三者構成了一個從軟件到硬件的企業數據庫系統)運動中就很受傷的甲骨文,一方面在中國市場上元氣仍未恢復,另一方面又在2017年春節前后爆出北京研發中心裁員200人的新聞。國內一位軟件廠商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甲骨文在不同國家設立的機構本來就是分“三六九等”,很核心的部分在美國,印度次之,中國或者東南亞國家再次之,此番在中國裁員,恐怕中國研發力量將進一步被邊緣化了。

      該人士還認為,隨著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市場體系中的權重越來越大,甲骨文和SAP對中國市場的不同策略,很可能成為雙方在全球市場的勝負手,也很有可能影響雙方向云計算轉型的最終成效。

      在中國市場一進一退

      2月22日,聯想集團宣布與SAP達成合作協議,為中國SAP HANA許可證持有者開發全新的企業云解決方案——為SAP HANA定制的聯想企業云,并計劃于2017年上半年向中國SAP客戶提供這項服務。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SAP想盡辦法實現在中國市場擴張,既包括與聯想合作推出定制化的企業云,實現SAP HANA在中國市場上的托管服務,也包括與阿里云、中國電信、華為等云服務商合作,還包括正式啟用自建數據中心,最終實現SAP HANA在中國市場上更好、更快、更大范圍的落地。

      紀秉盟還透露,SAP基于云的核心軟件平臺——S/4HANA截至2016年年底在大中華區的客戶數量已經超過480家,占該平臺在全球客戶總數的10%左右。同時,SAP Ariba等四款基于云的解決方案自2017年起也將通過自建數據中心、本地云服務商等渠道落地中國。

      與SAP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甲骨文在中國市場上的動向。記者獲悉,在2016年12月,已經有甲骨文北京研發部門的十多名員工被告知裁員,到2017年1月14日上午,又有大約200人收到措辭嚴謹的郵件,說明甲骨文北京相關研發團隊要裁員,被裁人員須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離職。

      一位已離職再就業的前甲骨文員工告訴本報記者,此次裁員是因為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在2016年12月親自下令不再開發新的Solaris系統,現有的Solaris系統只維護到2020年,因此Solaris系統整個項目解散,不得不裁員1800人。而甲骨文北京研發中心正是負責Solaris系統的日常維護,面臨裁員是情理之中。

      前述國內軟件廠商人士表示,甲骨文在中國或者東南亞國家的雇員,美其名曰是“運營維護”,實際上就是搞軟件測試、清除Bug的,此次裁員之后,就連這些清除Bug的工作崗位,也將部分調整回美國和印度了。

      該人士還認為,此前的“去IOE”運動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甲骨文在中國市場上的業績表現,也減緩了甲骨文在中國的投資,此番因為停止Solaris項目的裁員,最終波及中國,一方面確實是甲骨文轉型云計算之所需,另一方面恐怕也是面對中國市場的無奈之舉。

      云計算轉型:向左、向右

      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甲骨文,成立于1977年,以數據庫軟件起家,從2013年開始超越IBM,成為僅次于微軟的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號稱在很多類別的數據庫產品領域和很多中間件產品領域都是世界第一,同時提供應用軟件產品、服務器加存儲等硬件產品。

      總部位于德國沃爾多夫市的SAP,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第三大獨立軟件廠商、全球第一大ERP軟件廠商。

      在傳統意義上,SAP可以說是甲骨文的合作伙伴,因為雙方很重要的客戶群體,都是包括世界500強在內的大型企業,而大多數采購了SAP軟件系統的企業,最終都將之運行在甲骨文數據庫上。直到SAP HANA在2011年開始落地,數據庫成為HANA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才變成了真正的競爭對手。

      甲骨文也一直保持著對SAP HANA平臺的不屑一顧。云計算市場的快速崛起,甲骨文顯現出更大的野心,希望像微軟那樣,轉型為一家既能在軟件領域保持優勢,又能在云計算基礎設施市場上大展身手的企業。

      為此,甲骨文過去幾年付出巨大代價向云計算轉型,在全球進行大量并購。不過,總體而言,甲骨文在云計算轉型上的布局較晚,全球云計算市場已經形成了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IBM等巨頭,并呈現出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的趨勢,甲骨文要想打破這種格局難度較大。

      SAP也在面向云計算轉型,近幾年也進行了一些并購,而且在一些關鍵并購中也扮演了甲骨文競爭對手的角色。但總體而言,SAP并非要成為一家軟件+硬件的公司,而是尋找實用的方式推廣其基于云計算的軟件平臺及產品的市場份額。比如,在中國,SAP雖然正式自建數據中心,且與本地云服務商合作,但其目標并不是像AWS、Azure、阿里云、中國電信等那樣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財務數據顯示,甲骨文2017財年第二財季云SaaS和PaaS營收為8.78億美元;與亞馬遜AWS在2016年第四季度35億美元、微軟Azure等公司的差距較大。即便與其傳統競爭對手——IBM和SAP相比,甲骨文云計算營收也沒有優勢。盡管IBM沒有公布云計算營收的細節,但市場公認其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一起組成了全球云計算市場的四大巨頭。而2016年第四季度SAP的云服務和支持營收為8.27億歐元(約合8.886億美元),還超過了甲骨文的云業務營收水平。

     



    本文鏈接:甲骨文向左 SAP向右“雙雄”爭霸云計算
    sm视频